北大3位教授,曝光減負十年現狀:那些中產以上的父母,都在瘋狂割肉
文 | 小樹媽媽
這段時間“雙減”又經常上熱搜,因爲風向越來越嚴格,根據新的規定,10月15號之後,各種變相的違規補習都要被更嚴格的監管和懲處。
前考试院长邱创焕辞世 享寿96岁
有個大V還調侃:“基本上全堵死了。現在想要補課,只能家長和補習老師假結婚了。”
貝嫂的酷臉看這張就懂原因 還把西裝穿得好柔好瀟灑
绝品神医
其實減負並不是太新鮮的提法,很多80後和90後也是聽着“減負”這個詞長起來的。
这次谁也黑不了那英
我最近正好看到一篇論文也跟減負相關,題目叫《教育減負、家庭教育支出與教育公平》,它是北大三位教授,研究2008-2018年減負政策的累積影響寫出來的。
裡面有這樣一組數據,我覺得很有意思:
換句話說就是:
久坐久站 左小腿比較腫 40歲女診出髂靜脈壓迫
教育支出和負擔是否減少,最終是因階層而異的,低收入的家庭教育負擔的確變小了,高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卻反而增加。
《挪亚》造巨大方舟 罗素克洛惊呆
而此前的減負措施,不僅沒有實現教育公平,反而加劇了貧富分化。
下面有網友說:
独角
說到底,只要中高考還存在,補習機構就有存在的市場,所以想要真正改變問題,除非脫離這樣的大環境。
圖片來源:電視劇《小別離》
我身邊也真的有一些父母,考慮把孩子送出國,藉此來逃離內卷。
湖南农大枫叶进入最佳观赏期
但事實真的會讓他們所願嗎?
我看過一部紀錄片叫《印中法德的高考》,裡面介紹了各個國家的選拔體制和教育氛圍。
圖片來源:紀錄片《印中法德的高考》
字節跳動收縮遊戲業務
看完大家就會發現:
教育困境,不止是教育本身的問題。它更是社會經濟、心態和人口等等因素共同決定的。
如果不從單一的升學路徑中跳脫出來,那麼問題就可能一直會存在。
靠高考選拔人才的法國
爲什麼不內卷,也沒有補習班?
前幾年提起西方教育,我們就會想到寬鬆,自由這樣的字眼。
雖然不是所有西方國家都是這樣,但法國確實是裡面的代表。
他們的教育制度其實和國內挺像,都是12年學制,國家會提供義務教育,最後都要走高考選拔這條路。
我們國內的中高考,基本就是“多拿一分,幹倒千人”。
海纳百川》怀念新闻界魏征先生—卢干金(陈琴富)
可能僅僅是寫錯一個字,就會和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,於是孩子們都在拼命的學。
就像今年的北京中考,大部分孩子的成績都集中在高分段,形成一個巨大的蘑菇雲。
北京市2023年中考成績分佈圖
但在法國,類似的情況就不會出現,主要是因爲評分體系和不太一樣。
废液处理企业成污染源头,污染后果咋认定
他們會把所有科目綜合在一起,算一個0-20分的平均分。這個分數閾值小,孩子們的總體差距也就不會太大。
可能是爲了避免內卷,法國又把分數劃成了5個等級:
陆学者:期待经贸为中美关系改善创造基础
而且,只要及格了,考過10分,就能上大學,不過考得“特別好”的孩子,有獎學金拿。
变数增多 大陆人社部: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小挑战
根據中國教育報2018年的統計:
基金年度“成绩单”角逐进入白热化
我看到這組數據的時候,就在想:
如果我們國內也能這樣,大部分孩子都有大學上,應該就不會這麼辛苦了。
你看,咱們的孩子上補習班,天天跟趕場子一樣,法國呢,補習班壓根就沒有,請個家庭教師,還限制在週六上午。
賽事心得/伯立歐路跑半馬組 這絕對是障礙賽
說到底,內卷不是補習機構導致的,而是目前的篩選機制和資源分配方式決定的。
而教育篩選機制,往往又是有現實基礎的,就拿法國來說:
首先,它是發達國家,發家早,底子厚,對富人稅收高(個人所得稅75%)。
其次,人口少,整個法國人口6800萬,也就相當於咱們一個省。
這兩個因素加起來,讓法國可以全民高福利,階層差距低。
而這,又進一步導致社會氛圍輕鬆,學業不內卷。
畢竟,要是不考慮孩子的未來,哪個家長又願意犧牲孩子的童年,花錢買罪受呢?
神奇的印度教育:
窮人瘋狂作弊,中產拿命補習
再回頭看東方教育,日韓我們講過好多次了,今天想聊聊咱們另一個鄰居——印度。
衆所周知,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家,至今還保留着種姓制度。
在這套體系下,最底層的叫“達特利”,也就是當地人說的賤民階層。
圖片來源:紀錄片《印中法德的高考》
在印度,如果你只是窮還好,畢竟靠雙手努力,還能逆天改命。
但如果是達特利,那你不僅是窮,99%向上的通道也會關閉,因爲在印度人看來,他們不配,只能做一些所謂的“下等”工作。
国泰君安:重点提示黄金当前的四处逆风及调整之后的机会
而剩下那1%的可能,就是讀書上大學,靠文憑獲得去政府、或銀行這種相對體面的工作。
只是,因爲種姓歧視,“達特利”們能享受的教育資源相當匱乏,基礎設施沒有,老師也消極怠工,孩子們在學校學不到什麼東西。
所以他們選擇了更直接的方式——瘋狂的作弊。
大家應該記得,2015年有一張照片,考生家長和老師集體化身蜘蛛人,爬到學校大樓給考生遞答案。
全能魔法师 地球撞火星
Adobe以200億美元收購線上設計協作平台Figma 可能面臨市場壟斷訴訟
圖片來源:紀錄片《印中法德的高考》
考場裡,學生們的作弊方式更是層出不窮:替考、打小抄、電子設備、買試卷、買通監考老師……各種手段層出不窮,甚至到了瘋狂的地步。
ESG决策 改变公司投资价值
當然,沒點真才實學,光靠作弊,即便考上大學,前途依然渺茫。
我記得之前印度有個地區招14個清潔工,結果來了4千多個大學生應聘競爭。
所以印度的中產老百姓,選擇讓孩子瘋狂補習。
紀錄片《決戰印度高考》裡,就介紹了印度的高考工廠——科塔。
最新立委选举民调太惊人!45%都知「韩国瑜列蓝不分区第一」
這個不大的城市,集中了幾百家補習機構,考生們來到這裡,都是爲考印度理工學院做準備的。
一兩百人擠一間教室,是科塔補習課堂的標配。
作爲印度最頂尖的高校之一,這所學校的錄取率僅有0.92%。
這羣中產的孩子呢,就在200多人的大教室裡,沒日沒夜的學,最後還不一定能考上。
而考進去的學生呢,絕大多數又出自條件優渥的家庭。
電影《起跑線》裡有這樣一句臺詞:“在公立學校,學不到任何東西。”
圖片來源:電影《起跑線》
COP 28 11月30日登场 环境部:还在等通知
一個孩子上私校,到高中畢業的教育經費,大約佔一箇中產之家的65%。
這個支出,普通老百姓基本承擔不起,死記硬背補習的窮孩子,也很容易被綜合素質更紮實的中產娃淘汰。
司法院民调 近4成民众信任法官
所以,科塔也成了著名的自殺之都,每年都有2位數的孩子選擇主動離開這個世界。
印度的教育,多少有點“瘋狂”的感覺,資源兩極分化,前途截然不同,但偏偏,大家都沒有別的路可走,都在一個賽道上瘋狂的卷着。
消息称Shein秘密申请赴美上市 最早2024年IPO
提到中國,紀錄片把鏡頭投向了河南省某一所重點高中內。
爲了備戰高考,孩子的日常只能幾個詞就能總結:起牀,吃飯,複習,模擬考試,休息。
多少錢可以買到幸福?調查:千禧世代稱年薪1,600萬元才夠
圖片來源:紀錄片 《印中法德的高考》
孩子、老師、家長,都在爲同一個目標而不斷努力着。
爲高考而忙碌的生活,可能的確看起來很單調,甚至有些壓抑。
但那是因爲大家都很清楚:
對普通人來說,高考就是一張通往更好生活的入場券,也是目前針對各個不同階層,相對最公平的制度之一。
圖片來源:紀錄片 《印中法德的高考》
今日投资前瞻:深圳楼市政策优化 白酒增长确定性进一步增强
可能每個孩子享受的教育資源各有差異,但最起碼,這個差異還不至於像隔壁印度一樣,拉得那麼大。
還是那句話,沒有完美的教育,也沒有完美的制度。
教育自由的法國,也把大學分成了普通大學和精英大學(當地稱之爲大學校)。
能上這種大學校的,僅佔所有大學生的8%,他們每個人享受着普通大學生10倍以上的教育經費。
而這8%的孩子,基本出身在精英階層,階層固化在這裡同樣嚴重。
啥叫“最少的人,享受最多的資源”,法國人也是玩明白了。
隔壁印度就更不用說,我們卷還是有希望,那裡娃開局就是地獄模式。
錢能買到快樂?六成美國人說可以 但要有120萬美元
雖然比上不足,比下有餘,咱也應該知足。
但我還依然覺得,比起取締補習班,可能更好的方式,是解決“學考不對位”的問題。
圖片來源:紀錄片《印中法德的高考》
什麼時候,不要再讓“學校只教一粒沙,考試考了撒哈拉”;
也不要再讓老師搞各種行政任務,教書育人的任務卻轉嫁給父母。
當然,最根本的,還有前途問題。
等到有一天,不論孩子從事什麼職業,只要肯努力,收入差距都不會太大,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,教育內卷纔會真正的停止。